近三年,中國的鋰電儲能市場發展邁上“高速路”。
2021年,堪稱是儲能行業政策頻發的年份。對于“雙碳”目標的實現,儲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所以2021年以來,儲能一直成為國家政策的重點關注對象。
比如說,2021年7月23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正式聯合發布《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從國家層面首次提出裝機規模目標:預計到2025年,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,接近當時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的10倍,給儲能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市場規模帶來巨大信心。
而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,盡管新冠疫情反復和供應鏈危機頻發,但儲能市場仍以逆勢而上的姿態,爆發出強勁的增長勢頭。數據上看,2022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到約125GWh,較上一年度的48GWh大幅增長超160%。由此,2022年稱為電化學儲能的“真元年”。
來到2022年末至2023年初,多家儲能大廠紛紛拿下大額訂單,為2023年儲能行業的持續爆發奠定了基礎。
例如,寧德時代已與英國新能源投資商Gresham House儲能基金公司達成近7.5GWh長期供貨意向協議??剖窟_及控股子公司寧德時代科士達科技有限公司已收到與客戶A簽訂的產品采購訂單,合同標的為儲能產品,訂單金額為2.1億美元。中儲科技武漢鋰電池智能儲能PACK生產線及儲能研究院項目簽約落戶湖北武漢江夏區,項目總投資達10億元,建設6GWh自動化PACK生產線,預計2023年2月份投產。
由此,接受本刊采訪的三家企業代表均表示,2023年將會是中國儲能發展的大年。
研究數據顯示,2022年受到全球供應鏈緊缺、鋰礦價格上漲、全球疫情肆虐等因素的影響,全球新增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同比節奏稍有放緩,預計增長可達95.8%。2023年,全球進入后疫情時代,歐洲能源危機持續,本土項目持續發力。據預測全球新增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同比增長有望突破200%,其中24%的新增電力儲能項目將在中國本土產生。